邮箱:vip@sdsqhb.com
手机:15163691266
电话:15163691266
地址: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龙海路6号
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好像一把标尺,衡量着公平与正义。今天,王律师就和大家聊聊在行政诉讼中
产品详情
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好像一把标尺,衡量着公平与正义。今天,王律师就和大家聊聊在行政诉讼中起诉人举证责任的门道。
老张所在的小区要进行老旧改造,这本是件好事,可施工方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噪音大、灰尘多不说,还经常在夜间施工,导致居民们无法正常休息。老张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却始终没得到有效解决。无奈之下,老张决定起诉有关部门,要求其履行监管职责。
然而,在起诉过程中,老张却遇到了举证难题。他需要验证自己与被诉行为有利害关系,可他又该如何证明呢?这让老张犯了难。其实,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行政诉讼中,起诉人常常会对自己的举证责任感到困惑。那么,起诉人在提起行政诉讼时,到底需要承担怎样的举证责任呢?
《行政诉讼法》第 34 条明确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 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通常要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主要举证责任。这与民事诉讼中 “谁主张、谁举证” 的原则大相径庭 。
为什么行政诉讼要如此分配举证责任呢?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就应当遵循 “先取证、后裁决” 的原则。当该行政行为被诉至法院时,行政机关自然要拿出证据证明其行为合法。行政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主动执法的权力,按照权利义务平等的原则,它也理应承担举证义务,以彰显双方当事人平等的法律地位 。
不过,这并不代表原告在行政诉讼中就无需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原告也需要承担对应的举证责任 。
原告在起诉时,需承担证明其与被诉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初步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精确指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这其中,就包括初步证明起诉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例如,在一些拆迁案件中,被拆迁人若要起诉拆迁行为违法,就需要出示相关证据,如房屋产权证明、拆迁通知等,以此表明自己与拆迁这一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这里的证明责任只需是初步的、表面成立的即可。起诉人无需在起诉阶段就提供确凿证据,来证明确实存在合法权益以及该合法权益被侵犯 。
在立案阶段,法院也不应以起诉人的权益可能不合法等实体理由,否定其提起诉讼的权利。若起诉人是否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或者是不是真的存在某项权益难以判断,法院应先登记立案,待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再作判断,而不应直接裁定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 。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既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诉权,又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它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力求在维护公民权益与保障行政效率之间找到平衡。这一规则的存在,不仅是法律条文的体现,更是法治精神的生动诠释。在行政诉讼的道路上,了解并遵循这些举证规则,才能让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推动行政诉讼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前行。大家若对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同时,别忘记点赞关注我,获取更多法律知识干货。
在行政诉讼里,起诉人要验证自己与被诉行为存在利害关系,不过这个证明达到初步、表面成立的程度就行。就拿前面提到的老张来说,他想验证自己与小区老旧改造施工方的行为有利害关系,只要拿出自己是小区业主的证据,像房产证、物业缴费记录等,就能初步表明自己与施工行为存在利害关系 。
这种初步证明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到起诉人在起诉阶段获取证据的实际困难。在很多情况下,起诉人可能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收集到确凿、充分的证据。若要求起诉人在起诉时就提供确凿证据,无疑会给他们设置过高的门槛,可能会引起其合法权益没办法得到及时救济。
在起诉阶段,起诉人无需提供确切证据,来证明确实存在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况。比如,在一些环保行政诉讼案件中,周边居民怀疑某工厂的生产活动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健康权益。居民在起诉时,不需要拿出医院的诊断证明等确切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健康已经受损。他们只需提供工厂存在违规排放污染物的初步证据,如拍摄到的工厂烟囱冒黑烟的照片、周边河流变色的视频等,就可以验证自己与工厂的排污行为有几率存在利害关系 。
法院在立案阶段,也不能以起诉人的权益可能不合法等实体理由,否定其提起诉讼的权利。只要起诉人提供的证据能够初步证明存在利害关系,法院就应当登记立案,后续再在案件审理阶段,通过双方举证、质证等环节,进一步查明事实,判断起诉人的权益是不是合乎法律,还有是不是确实受到了被诉行政行为的侵犯 。
在立案的关键节点,若起诉人是否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难以判断,法院应秉持审慎态度,先进行登记立案。让他们有机会在后续的审理中,进一步阐明自身与案件的关联。在某起涉及城市规划调整的行政诉讼中,部分商户因所在区域规划变更,认为自身经营权益受一定的影响而提起诉讼。在立案阶段,对于商户们所主张的权益是否与规划调整行为存在利害关系,存在诸多争议点,且一时难以厘清。法院并未草率裁定不予立案,而是登记立案,进入审理阶段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双方充分辩论,最终清晰地判断出商户们的权益确实受到了影响,其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
直接裁定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会带来诸多弊端。这不仅可能剥夺起诉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机会,使他们的合法权益没办法得到应有的保障,还会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在司法实践中,曾出现过一些案例,由于法院在立案阶段对起诉人是否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判断过于草率,直接裁定不予立案,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解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保障起诉人的诉讼权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只有让当事人能够顺利进入诉讼程序,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才能真正的完成司法的价值 。
行政诉讼中起诉人举证责任的规则,既保障了起诉人的合法权益,又确保了司法程序的公正与严谨。在立案阶段,对起诉人与被诉行政行为利害关系的判断,应遵循法律规定,给予当事人充分的机会。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更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
行政诉讼起诉人举证责任及立案阶段处理原则,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起诉人在起诉时承担初步证明利害关系的责任,既符合诉讼实际,又能确保其合法诉权得以行使。而立案阶段,法院对起诉人利害关系存疑时的登记立案处理,更是为当事人打开了司法救济的大门 。
我们应当重视起诉人合法诉权的保障,这不仅关乎个体权益,更关乎法治社会的根基。在日常生活中,若你遇到类似法律问题,一定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欢迎各位持续关注我的账号,一起探讨更多法律知识。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特朗普称,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他表示,如果在美国制造汽车,则无需缴纳关税。
马斯克妈妈无锡游后感慨:“我总忍不住在网上炫耀中国美景,对大家说,你们真应该来中国看看”
近日,无锡拈花湾邀请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亲临见证。游后感慨:“我总忍不住在网上炫耀中国美景,对大家说,你们真应该来中国看看。
中纪报:“天网行动”开展十年,追回外逃人员1.4万余人,追回赃款666.2亿元
赵露思称因为躯体化记不住台词:常常会出现心跳过快、身体疼痛,只能靠吃药缓解
3 月 20 日,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自证”论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港口业务收入 452.82 亿港元,虽同比增长 11%,但在零售、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确实显得 “微不足道”。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土地利用计划保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土地利用计划方面,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用地需求,同时预安排2025年计划指标供各地
3月23日是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旨在呼吁国际社会一起努力,加强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3月20日,广东省气象局发布2024年广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据此归纳为十大关键词,去年天气气候有何特点?
3月27日,山东省泰安市居民张莉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她曾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安技师学院一名合同制教师,自1993年起,她在该学院及其前身学校持续工作31年,已年满50岁。
产品中心